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章列表

撅嘴鲢子鱼怎么做才好吃(撅嘴鲢子鱼香煎烹饪绝技)

撅嘴鲢子鱼怎么做才好吃

制作撅嘴鲢子鱼的关键在于保持鱼肉的嫩滑和增添风味。首先,将鱼用料酒和姜腌制片刻,去腥提鲜。然后,可以选择清蒸或红烧的方式。清蒸时,可以在鱼身上撒上葱姜蒜末,淋上一些生抽和香油,蒸至刚熟即可,保持鱼的原汁原味。如果选择红烧,可以在锅中烧热食用油,放入姜蒜炒香,再加入适量的生抽、料酒、糖,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,将鱼放入煮至入味。撇去浮沫,撒上葱花,即可出锅。这样做出的撅嘴鲢子鱼肉质鲜嫩,口感细腻,香味扑鼻,非常美味。

黄河鱼香丨散文

文丨刘开 摄影丨刘文明

要说鱼香,那莫过黄河口的刀鱼了。

我从小嘴馋,刀鱼永远吃不够。每到开河后,水里偶尔有凌丝飘过,黄河里就出刀鱼了。遍身银白,形似利箭,足有尺数长。我家做刀鱼的烹调技术,数奶奶最高,不论是油炸,还是油煎,都喷喷香。刀鱼必不可少的佐料是小葱(葱苗),吃刀鱼没有小葱那是很遗憾的,刀鱼香的主要原因是本身油多,多而不腻,吃别的鱼要放很多的油,而刀鱼加一点或干脆不放,就够香的了。每当一家人围着饭桌吃刀鱼的时候,奶奶总唠叨个没完没了:“孩子们,刀鱼好吃,逮鱼的可受够了罪,民国十年……曾祖和爷爷在河里打刀鱼,老姑去送饭,看到了打刀鱼的艰难。”

那时人们迷信得很,不准女人上船,不准女人摸网,女人们吃了很多鱼,怎么逮却没见过。老姑只见年迈的老父亲划着笸箩大的破船在河中央,弟弟在浅水里拖着网的另一头,像拉纤的船夫,头弯得头几乎贴到水面,老姑一阵鼻酸,站在河岸上呆了。女人们还穿着薄棉裤,弟弟光着脚站在泥水里是啥滋味就可想而知了,爷俩吃干粮的时候,冻得浑身发抖,老姑见弟弟的腿上裂了许多口子,顶着血珠,她一边落泪,一边擦着弟弟腿上的血,一直过了很长时间,我老姑都不吃刀鱼。

我家是打鱼、使船世家。刀鱼网没有兜,像现在的挂网,就是两米多宽的网片,网眼四五厘米大,爬上流的刀鱼撞到网,想从网眼里跑掉,就挂在网上了。刀鱼网一头拴在船尾在河中心,一头用人在浅水边拖着,打刀鱼是放下流,顺流而下,因刀鱼是爬上流,从渤海逆黄河而上。渔场选在水流缓慢的滩区,躲开埽头附近的急流,打一网的距离大约二里地左右,然后上网。上完网,把鱼和网全部装到船上,再把船拉到原来下网的地点约等个数钟头,再打下一网。

我小时候第一次吃刀鱼,乱刺卡在喉咙里,疼得直冒眼泪,仍舍不得碗里的鱼,刀鱼肉的特点是乱刺多,但极细,成年人一般吃不出来,有时卡在喉咙里,只需一口馒头,连刺带馒头一口吞下去。爷爷吃刀鱼更是神速,一整条刀鱼在嘴里一抹,顺嘴角便拖出一根完整的鱼刺来。

利津洼自古有“鱼米争价”的说法,意思是鱼贵了,粮食就贱,米贵了鱼就贱。轰轰烈烈的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了,连这偏僻的荒洼,也大抓起了革命,1970年,利津刀鱼三角五分一斤,与地瓜干同价。鱼越贱,人们越吃不起,甭说吃鱼,非吃不行的食盐,都买不起,只得靠老太太抠老母鸡腚。

父亲由于家传,也是打刀鱼的高手,自然被生产队派去打刀鱼,每天挣一个工分,一个工分的价值是一角钱,父亲三天的工值还买不起一斤刀鱼,我这最爱吃刀鱼的,只有望鱼兴叹了。现在真正的黄河刀鱼基本没有,有,也是海刀鱼,没有真正在黄河水里生长一个时期的刀鱼。如今馋了,买几斤,上百元一斤,也可一饱口福。

刀鱼季节性太强,黄河里也不是常年有刀鱼,一般从早春到初夏这个时间是旺季,进入夏天,黄河里就打不到刀鱼了。

我家四爷爷是下钩捉鱼的好手。四爷爷在兄弟当中最小,不爱干农活,吃喝嫖赌,样样都干。据说年青时曾祖让他押运一船大豆去泺口,钱都去逛了窑子,钱花光了,人被扣下,是曾祖带着钱去把他领回来。回来后家人严加看管,不料一年后,一年轻女子找到我家,非要跟四爷爷不可,曾祖硬是不让,这女子还真铁了心,在村里讨饭也不走,没办法,曾祖给了他们两间村外的场院屋子,让他俩安了家。你还别说,四爷爷一改吃喝嫖赌的毛病,和这女人过起了庄稼日子,照样不种庄稼,不使船,和那女人像牛郎织女一样。春天便在河边上种菜,下钩捉鱼,四爷爷挑水,那女人浇菜,形影不离,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相亲相爱,终生无儿女。

下晃钩多在春、秋季。需一根粗麻绳,大约一米拴四个钢钩,钢钩约七、八厘米长,利津洼的铁匠专门打造,火候要好,又硬又锋利。粗麻绳一头拴在船上,除去划船的,另一个人在船尾拽麻绳,要稳、狠,一下一下,你拽过来,在浅水边的一人再拽过去,像俩人拉大锯,你拽一下,我拽一下,渐渐觉得沉重了,那便是钩上挂了鱼,走里数地,船便靠了岸,慢慢收麻绳,好家伙,三四斤的黄河鲤鱼,隔几米一条,遍身金黄,红红的鱼翅,活蹦乱跳,每当上网时,四爷爷的老脸笑成了一朵花。有时还晃上二斤重的河豚,河豚的肉可以吃,鱼籽有毒,四爷爷不怕,亲自洗净,挖去鱼籽,便炖在锅里。吃饭时,一壶老酒,二碗河豚肉,直吃得满脸红光,额头出汗,还笑别人不敢吃,醉醺醺地说:“你们不敢吃,我可解了馋,就像吃豆腐。”河豚的特点是肉多,刺少,味道独特。

有时四爷爷下死钩钓鱼,就是把钢钩用杆子固定,摆成迷魂阵,这得须好水性,水性不好的人往往会被钢钩挂住,越动身上的钩越多,没人搭救的话,会淹死。四爷爷年轻时,有人用二斤好酒打赌,晚上去河东人家的下钩处偷钩,四爷爷年轻气盛,说:“你们炒好菜等我,一会回来喝酒。”果真不到半个钟头,他便把人家的钩偷来一大背,村里人没有不服气的。

深秋结冰前,黄河里是拉袖子网和打霸网的季节。

袖子网,顾名思义,半米宽的网片、底下的网兜再多出四十公分的网袖筒,让鱼先进兜,再钻入袖子,袖子越往末端越细,鱼钻进去,便回不过头,只有被捉的份。

黄河封冻前,鱼的活动量减少,大都卧在埽窝里,水深流缓,准备过冬。我爷爷便叫上四爷爷去打霸网。霸网形状象现在人们用的旋网,不过就是线粗形大罢了,抠埽窝是四爷爷的特长,有鱼没鱼搭眼便知,一人在船上,一人在岸上,将霸网罩在七、八米的深窝上,然后像旋网一样收网,一网就能收到十几条五、六斤重的鲇鱼、黑鱼、鲤鱼极少。回到家把打到的鱼放在两个笸箩里,小枕头似的鲶鱼、黑鱼,哧溜哧溜乱窜,很是喜人。第二天便到集上卖掉,换回一日三餐的地瓜干、红高梁。

那时黄河里鱼多,我的家乡刘家夹河虹吸管,是从黄河引水的重要设施,1954年冬建,设铸铁管二条,1956年增设8条,内径0.9米,总引水能量每秒9.5立方米,灌溉面积15万亩。

虹吸管每放水七、八天便停一次管子,停了管子水落了,是捉鱼的大好时机,成了我们这帮半大小子捉鱼的专利,因大人们不是出工程,就是忙生产,没功夫捉鱼。有黄河鲤鱼、方鱼片,噘嘴鲢子,鲫鱼少,小鲢子鱼最多。我们捉鱼的伙伴,只穿一条小裤头,泥猴似的,每人有一杆抢网子。因为我村不缺旧网片,在刁口渔业社新华三队百分之九十是我村人。因为水浅鱼多,连同龄的姑娘们也都下水捉鱼,她们没有抢网子,抢娘盛干粮的扒篮去扣鱼,一次也捉五、六斤。黄河鱼因水质好,遍身银白,不像现在人工养的鱼黑乎乎的。一次小伙伴们大叫起来,“快来看,大水蛇!”一条大鳝鱼,擀饼轴子粗,两米多长,小伙伴们吓得直伸舌头,他们不认识是条鳝鱼,当成是条大蛇。可我认识,虽像蛇,但尾巴是扁的,脊上有翅,肚子下有翅,我说:“你们不要,我要。”拿回家后,奶奶高兴地笑起来说:“这是条好鱼。”做好后浓浓的白汤,味道香极了。黄河里鳝鱼有好几种,最上等的要数青鳝,颜色瓦灰色,学名河鳗,肉质极细,营养价值极高,比现在稻田里的黄鳝营养不知要高多少倍。

我家吃鱼,奶奶特讲究,一般黑鱼、鲶鱼,要清炖,有千炖肉,万炖鱼之说,文火时间越长,味道越好。刀鱼、鲤鱼一定要煎。一般鲫鱼、鲢子鱼要醋焖,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奶奶的醋熘鲤鱼。

现在的黄河里,桥多了,鱼少了。可能是水质污染,捕捞技术先进,没有六七十年代那么多鱼了。人工养的鲤鱼、草鱼一个味,怎么也找不到黄河鲤鱼的感觉。人们都注意保护原生态环境吧,让黄河鱼类保留原有的香味。

作者简介:刘开,东营市作协会员,利津县人,作品散见《黄河报》《东营日报》《枣庄日报》。

野生撅嘴鲢、钢针鱼十三块一斤蜗牛一块五一斤,价格贵贱不讲,关键鱼很新鲜了

周六坐上公交车来到离家四十多里地的镇上赶集。刚到集头,就看到这位女同志在窜上窜下,用大鱼网罩在这个鱼箱里往外捞鱼,那动作真麻利,一看就是个非常能干的主。

男主人在摘鱼。他说这些全是野生的,都是附近的塔山水库的鱼。前两天接连下大雨,水库放水很多鱼冲出来,人家下网逮的,他俩收购的。

说真的,这鱼真是很新鲜,很多鱼都旺活旺活的,看着好馋人。这是撅嘴鲢,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撅嘴鲢,以前吃过的最多有它一半大。卖价十三块一斤,我个人觉得这价格还可以。在休渔季节,有这个吃胜似海鲜呀。

这是钢针鱼,价格也是十三块一斤。这可是纯野生的,真心不错呀。

这是河虾,十块钱一斤。

蜗牛一块五一斤,看起来很干净,不象以前见到的那般黑。男主人说,带来很多已经被饭店买走不少了。

话说这位女主人真的很能干,男的就负责摘鱼。她负责捞鱼、抓鱼、称重、收钱,样样没她不能干的,说话快言快语,口算水平了得。当时有个人买了死的红鱼,四块钱一斤,具体多重我没在意,只听她说十六块八给十四块吧,你觉得她这销售技能如何?